住院有感。医院的水,还是有点深
转载自茶狐看世界”
一转眼,已经5天没有更新了,其实,这几天我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,不方便用电脑,就用手机把这几天所见所闻所想,记录下来,都是*新的第一手资料,供大家参考。
费用
我在医院的住院时间一共为5天,前面2天基本上就是占床位而已,做了各种检查,术后一共住了3天。这5天全部的费用为5500元,大部分都能医保报销。
偌大一个医院,一群人围着我转,开刀医生,助理医生,麻醉医生,麻醉助理,护士,医院护工(负责推手术台)清洁工等等等。数不清的设备,CT,肠镜,化验,专业的手术室,还有一张宁波市中心黄金地段的病床,床位费只要60元一天。
在2023年,这费用贵吗?凭良心说不贵。
在这5500元总费用里,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手术费和治疗费,一共不到2000,护士的护理费,更是低到不可思议,才136元。如今,在宁波市中心一个理发店,*简单的男士洗剪吹,半小时搞定,收费动辄100元起跳。一群护士的护理费,还不够一次理发。
要成为一个外科手术医生,必须闯过无数考试的关口,读了几十年书,还要跟班涨经验,等到能上手术台主刀,可能都三十岁以后了。相比理发师,医生的诊疗费也真的不贵。
而涉及检查、检验、药物的费用,却高达2600元。我数了一下,所有的化验项目高达49个,但凡能想到的化验,可能都给我做了。至于检查,从各种CT到各种超声波,再到肠镜,都做了。大部分检查化验,做完之后,就算有什么问题,医生也根本不过问,给人的感觉,就是为了做而做。
医院的收费,问题不在于高,而在于结构不合理,医生,尤其是护士的劳动价值偏低。
医院为了“创收”不得不让病人做各种检查和检测。另外,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,这家医院,为了方便医生创收,还搞了一个骚操作,在医院附近开了一家药店,医生让病人拿着单子去药店买药,病人当然只能乖乖买单。多花点钱,事小,过程太糟心。
一方面,医生要把心思花在这种不体面的套路上,伤害了自己的尊严,本来可以一心一意照顾病人,研究医术,现在不得不钻营歪门邪道。
另一方面,也挫伤了医生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,原来穿白大褂的天使,搞起钱来,还不如楼下的小贩,小贩至少做到货真价实,而医生,却给病人开一些价格虚高,可有可无的药物。对那些不明真相的患者来说,医生就是为了几两碎银,作践了医德。
这都怪医生吗?显然也没有这么简单,如果只靠医院的死工资,医生别说买房买车,教育子女,可能连基本的生活,都非常紧张。如果把医生的外快途径都堵死,那必然挫伤医生积极性,人家干脆辞职不干了。
本质上说,是医疗体系没有合理分配价值,医生和护士的劳动,在合法的渠道,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,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,就必须走旁门左道,对医生、病人、医院来说,这是一种“多败俱伤”的局面。
护工
因为家里人都要上班,可以抽空来医院看我,却不能24小时陪护,我的小手术,的确也不至于让家里人请假。于是,我就雇了一个“24小时一对一”的护工。
几天下来,女护工这个群体,让我的世界又打开了一扇窗。
我的护工
我第一次意识到,普通话的普及率,原来这么低。这群护工,主要是来自浙江和安徽的农村,年龄在45~55之间,普通话极差,幸亏我还听懂一些方言,否则根本没法交流。9年义务教育从1986年开始实施,在这之前,可能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还没有普及。如今这一批45岁以上的农民,可能是中国*后一批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群。但凡接受过9年系统教育,普通话都不会这么差。
第一天医院报到,离手术还有两天,按照以往的经验,我可以名义上住院,实际上住家里,但这次护士长非常强硬,一定要我住院。
隔壁床位是一个七十多岁,住院快一个月的老人。老人本来做了一个普通外科手术,后来因为肺部感染,演变为呼吸道炎症。快到10点的时候,老人还在挂盐水,护工阿姨就用方言不停嘀咕:这么晚还在打盐水,害老娘没法睡觉!
中间还夹杂着很多难听的脏话,此人是典型的农妇,大约五十不到的年纪,虎背熊腰,讲话声音洪亮,睡觉的时候鼾声震天。
后来到凌晨一点的时候,老人开始躁动,努力咳嗽,又咳不出来,看样子是肺部积痰,于是,阿姨骂咧咧地起床,一边给他拍背,一边诅咒:你看,你家人都不要你了,把你甩给我,一天就给老娘两百多块钱,还要半夜起来,给你拍背。
我后来才知道,这个护工如此凶悍,一方面,是因为本身的素质就低。另一方面,老年病人是*难搞的,相比我这个中青年,工作量大了好几倍,还必须时刻陪伴,但按照护工公司的规定,薪水也只比普通病人多了十块钱。
后来老人转移到重症病房,他儿子来办转移手续,和我聊了几句,言语间尽是无奈。老人是农村户口,医保报销比例有限,老伴走得早,独子在宁波打拼,生活压力也很大,不可能扔下手头工作,专职去陪护老人。
护工组长暗示,虽然公司有价格规定。但这样的老人,护理要求高,如果费用增加一点可以得到更“专业”的护理。但病人子女不接受,于是护工组长就指派了一个素质比较差,口碑也不好的阿姨给他,这相当于给他穿小鞋。
正所谓,“三分治疗,七分护理”,老年病的治疗,往往就取决于护理是否得当。如果没有家人亲力亲为,病情发展,可能就在护工的一念之间,就比如说拍痰,拍得好,痰出来了,病人好得快。拍不好,就没啥效果。*可恶的情况是,明明能拍好,护工却故意磨洋工,痰没拍出来,还增加病人的痛苦。
拍痰,不但是技术活,还是体力活,而且往往要在夜间工作,理论上这应该是一个高收入的专门岗位,但目前好像都是普通护工兼任。很多病人家属也意识不到拍痰的重要性,往往为了省点钱,就耽误了病人的及时治愈。
对我这种病人来说,护工**是拿捏到我的死穴。我雇的是一对一护工,但她却千方百计在其它病房接私活,按照规定,护工晚上应该睡在我的病房,而她却没有。原因很简单,因为我好弄,晚上也的确没有什么事情,她可以放心走开。
我也不可能为这件事,跟她撕破脸,有病在身,为了几百块钱,和一个村姑争执,犯不着。对我来说,只要不影响我,能做到随叫随到,就可以了。至于,她在其他病人那里兼职赚外快,我也睁只眼闭只眼。
换个角度看,对于护工来说,这可能也是生存的唯一方法,我扫视了一圈病房,以老年人居多,事儿多,难弄。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轻松的病人,当然要千方百计接私活。毕竟,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干,运气不好,几天接不到活,也是常有的事。
她们的工作,既没有底薪,也没有任何福利保险。干一天的活,拿一天的钱。如果哪一天身体不好了,干不动了,就立刻被市场淘汰。
从另外一方面想,她们这群人又是幸运的。如今,菲律宾的女大学生,去香港当保姆,月薪只有4500港币,折合人民币,只有3960元。十年前,香港菲佣的月薪就已经4千多,如今几乎原地踏步。
而这十年,中国农民工的收入却一飞冲天。一个连普通话都讲不顺的村姑,来到城市,当个护工,一个月也能赚八九千。只能说,她们的投胎能力,不如欧美日,但远好过菲律宾女大学生,更超过地球上大多数人。
理论上,她们一个月*高收入只有不到八千。但是,他们的工资不是按照一天24小时算的,而是根据白天来算。比如说,她早上和一个病人结账,算一天。到下午,又接到一个病人,那就是一天赚了两份工资。另外,遇到好弄的病人,比如像我这样,还可以同时接几份工作。这样算下来,就算一个月工作25天,收入也可能达到八九千。勤奋一点,收入更可以破万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,她们宁愿在医院当护工,也不愿去当月薪7500的住家保姆。保姆虽然包吃包住,收入也稳定,但不自由。在医院当护工,基本上有事情就可以走开,偶尔还可以坐动车回安徽看看孙子。她的儿子在合肥工作,给她生了两个孙子。她说,虽然高兴,但压力也很大,到时候买房子还要很多钱,自己能帮就帮一点。
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回合肥工作。她说现在合肥经济也发展了,工资也高了,但有一点不好,离家里太近,牵挂太多,很容易就被叫去打麻将。还不如来宁波,工资稍微高一点,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。
根据2020年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,护工群体和被照顾群体,基本上是2比1的关系。再过十年,这个比例将会达到1比1。
有人说,AI能够解决中国的老龄化,我并不乐观,依然有很多工作是AI代替不了的,比如护工。现在,这群45-55岁的农村妇女,教育程度不高,连普通话都讲不好,还愿意干这种活。将来,这个年龄群体的数量快速萎缩,素质也越来越高,要求也会随之上升。到时候,她们可能宁愿干一份低薪的体面工作,也不愿意干这份伺候人的苦活儿。
可以预见,护工的价格,在未来十年,必定加速上涨,看来,要住院,也得趁早。
医美小编从事医美行业10年,有丰富的运营经验,熟知医美机构相关规则,通过多年的人脉和经验,整合了各地医美医疗机构注册、三甲医院挂靠、医生进修、各类互联网平台认证(抖音黄v、蓝v、小红书、快手)等资源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详细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