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甲辞职主治:离开体制5年被社会毒打,连下个月的租金都不够…
作者:以酥
「刚刚交了这个月的房租,现在还剩下11600元;房租每月8830元,下个月还不知道去哪儿找。」经过五年的医生转行,林晨晖发现,离开医院的日子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轻松。
2018年,林晨晖因强直性脊柱炎被诊断为工作八年的三甲医院辞职,转行销售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和急救培训,幻想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一个世界。
然而,与预期相反,被驱逐、轻视和欺骗是林晨晖生活中的正常状态,不同于他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和年收入百万的销售。他干脆放弃了销售轨道,转而成立了一个专注于急救的公益组织——救心圈。
在过去的四年里,救心圈已经成为厦门**的公益组织,吸纳了50多名专业医生和1400多名拥有国际证书的急救志愿者。作为创始人,林晨晖经常被官方媒体采访和报道,并出现在TED的国际演讲论坛上。
但是生活并非逆袭爽文。在聚光灯的背后,林晨晖仍然要为生活焦头烂额。
下面是林晨晖的自述。
经过8年的主治,我选择从体制内辞职。
2018年,我从医院辞职了。大三,体制内,心内科,大家眼中的热点。也许是因为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客观原因,我不能再从事高强度的工作,所以我周围的人也理解我的辞职。
硕士毕业那年,我来医院工作。从25岁到33岁,我在医院度过了八年:早上7:30挤进拥挤的电梯,检查完房间后一直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忙碌,回家后还有无尽的夜间急诊...日复一日,日复一日。
每一个重复的夜班,我都会想:「腰部疼痛!是否要改变生活方式?」
就在那一刻,兄弟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运动中突然死亡。因为没有AED,即使在场的医生同事做了非常标准的心肺复苏,他的生命依然无法挽回。可能是因为心内科专业,我跟着这件事想了想,才发现国内AED的铺设率和心肺复苏的普及率都很低。
我国每年有104万左右的心源性猝死患者,而医院外的心源性猝死急救存活率只有不到1%。[1]早期电除颤是决定心脏骤停患者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。有效除颤4分钟内完成,抢救成功率可达60%[2];每延迟1分钟,患者存活率下降7%~10%[3]。
据文献资料显示,平均每10万人中,美国有700台AED,日本有276台[4]。2017年,厦门只有15台AED[5]。
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辞职,转行卖AED和急救培训!我的想法很简单,巨大的差距一定有巨大的市场;再加上我自己的医生专业,如果我提供急救培训服务,我一定会发挥我的核心竞争力。
但那时候我太单纯了,以为有需求就有市场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也会感叹自己的荒谬,觉得自己当时就像个神经病。
我认为的大智慧,其实只是清晰而愚蠢。
健身场所和运动场所往往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场所。于是我挨家挨户去了厦门的各个运动场所,找到了他们场馆的负责人,开门见山,告诉他们如何挽救生命,减少AED和急救训练的理赔损失。结果自然被赶出去当神经病,嘴里念叨着:「真的很不吉利!」。
我没有放弃,继续和企业谈合作。结果,在我看到决策者的脸之前,我被前台或门卫拦住了。或者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段感情,遇到了一些假装做样的决策者。他们通常会先点头表示肯定,然后当他们转过头时,他们会听到对方说:「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」。
直到那时我才发现,医生就像寺庙里的和尚。香客看的是寺庙而不是和尚。只要风水好,香火好,香客就会主动来;但是当你离开这座寺庙时,你只能自己乞讨。
如果你想靠医生的专业赚钱,自然会在社会上失败。没有人会认同你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医生。决策者认为,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;急救培训、红十字会等。都有政府补贴,在社会上免费进行。我觉得收商业费就更难了。
庙里那身长袍,在外面就失去了光泽,甚至绊倒了和尚的脚步。
后来有企业来找我,告诉我先捐一个AED打开。「门路」,他们宣传后会有很多后续合作。当时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终于被肯定了,没想到对方收到我们捐赠的设备后就没有消息了。价值2万元的AED用的是我和几个合伙医生凑的钱。
我没有房贷,没有车贷,没有孩子,经济压力也不大。本来我就想,不管有多难,一直做点什么就好,靠卖AED养活自己就好。但是后来我发现心里有一个缺口是无法弥补的。
我曾经在医院不开心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?如何考虑和病人说话?但是离开医院之后,这些让我不开心的事情并没有改变,所以你还是要处理那些复杂的关系。卖AED和训练也是如此。我觉得很矛盾,很惭愧,因为我告诉别人这是拯救生命的事情,我不得不和别人谈论金钱和利益。
有时我也在想,如果还留在医院,生活会不会变得不一样?
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陷入了一种冷漠的态度。反正我也不赚钱。我到处做不收钱的讲座。结果,事故相当吸引人,得到了很多认可。有些人知道后愿意给我们捐钱。一个年轻的女孩向我们捐赠了4万元,只是因为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了。
被社会打了一年,得到这些人的认可就像我的一样。「意外之喜」。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的事情。「有些天真」人们,每个人都聚在一起只是为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。慢慢地,这些人成了支持我们前进的力量,每个人的认可也填补了我内心的差距。
2018年底,我注销了一家曾经注册销售AED的公司,并与当时留下的几位医生一起成立。「救心圈」,致力于公益事业。
「医生」应该是什么样的?
心态顺利后,做事不太好,救心圈的发展比我的创业之路顺利多了。我们专注于拍摄医学科普视频,宣传医学知识,与大企业合作做AED捐赠,撰写AED调查研究发表论文,然后拍摄两部医学微电影,获得金鸡百花微电影**作品奖。
到目前为止,救心圈在厦门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影响。我们有1400名专业志愿者获得了AHA国际急救证书,并在城市建立了AED地图。
左六:鼓浪屿随处可见的AED设备,全部由救心圈选点布置。
右:小程序开发的救心圈「俺不能死」,厦门市AED分布在整个厦门市都能看到。
我们通常依靠外出进行急救培训的课时来维持运行,一般报价一节课2000元,但实际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课。「麻烦」。有各种各样的单位邀请我们去讲课。结果中途,我们拿出各种横幅和旗帜围着我们拍照,让我们穿上他们的背心。*后,我们说我们只能报销300元的交通费。
很多时候,人们并不是真的需要学习,只是为了完成一些公益成果的指标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愿意支付的资金很少,所以他们只能在金钱和宣传中选择一个。但是任何组织都离不开金钱来生存。
身边总有人告诉我:「你们不能这样做,没有三五年的计划,你们怎么赚钱?怎样赚钱?将来如何生存?」我觉得我活不久了。我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在哪里。我还需要什么锤子计划?每天规划这个计划那个不都是废话吗?
工作室也是志愿者的土地。在疫情*艰难的一年,他把这栋市中心办公楼的房子借给了我们作为办公室,免去了我们一整年的租金。然而,面对市中心8000多的租金,仍然有点困难。
前段时间在丁香园的论坛上发了几篇帖子,被很多医生视为转行的劝导帖。的确,与医院稳定的日子相比,我转行了。
医美小编从事医美行业10年,有丰富的运营经验,熟知医美机构相关规则,通过多年的人脉和经验,整合了各地医美医疗机构注册、三甲医院挂靠、医生进修、各类互联网平台认证(抖音黄v、蓝v、小红书、快手)等资源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详细咨询。